清新区概况
清新区原为清新县,2012年12月撤销清新县,设立清远市清新区,以原清新县的行政区域为清新区的行政区域。位于广东省的西北部,北江中下游,隶属清远市,是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的过渡地带,总人口70万人,总面积2353平方公里。
历史悠久
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清远县,设立清远市(地级),原清远县分为清城、清郊两个市辖区。1992年撤销清远市清郊区,设立清新县。
1988年1月,原清远县除清城、附城、洲心3个镇外,其余25个镇归清郊区管辖。1988年6月,原属清郊区管辖的高田、回澜、山塘、太平、秦皇、三坑、石角、龙塘、源潭、江口、升平、高桥12个镇和银盏、华侨、天堂3个农林场,以及飞霞管理区划给清城区管辖;清郊区设立太和镇,管辖原属清城区清城镇的黄坑、乐园、周田3个村委会。调整后,清郊区管辖太和、珠坑、鱼坝、禾云、石马、南冲、龙颈、石坎、沙河、新洲、浸潭、石潭、白湾、桃源等14个镇和笔架林场。全区所辖面积1875平方公里,164个村民委员会,13个居民委员会,243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35万人。
人口数量
清新区境内南北长85多公里,东西宽55多公里,总面积2353.41平方公里。管辖太和、山塘、太平、三坑、禾云、龙颈、浸潭、石潭8个镇和笔架林场,共179个村委会,20个居委会,3704个村民小组。
1988—2005年,清新县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多孩出生率得到有效控制,计生率逐年提高。到2005年全县总人口711901人,比1990年增加109305人,增长18.14%。
2012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67.24万人,常住人口约70.8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87万人。
位置境域
清新区境位于北纬23°32′46"—24°19′04",东经112°23′41"—113°20′55"之间。区境南北长约85公里,东西宽约55公里。地处广东省中部,北江中下游,是珠江三角洲与粤北山区的过渡地带。全区总面积2353平方公里,东邻英德和清城区,西连广宁、四会,北接阳山,南面紧靠清城区。
地形地貌
清新区北部是典型的石灰岩山区,中部是中低山区,南部以平原为主。最高峰是位于龙颈镇和浸潭镇之间的平坑顶,海拔1181米。
清新区地处粤北、粤西、粤中三个地层分区交界部位,地层较为复杂。出露地层最老的是上元古界震旦系乐昌峡群,最新的是新生界第四纪。所出露的地层计有:震旦系乐昌峡群、寒武系八村群、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三叠系上统小云雾山群、侏罗系下统金鸡组、下第三个系丹霞群、第四系。
气候特征
清新区境靠近北回归线,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热,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20℃—22℃之间,无霜期330天以上。降水丰富,是广东省三大降雨量高值区之一,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139mm,降雨量时空变化不均匀,降雨量主要集中在每年4—9月的汛期,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而且多为暴雨。全区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的变化幅度不大,约在1200—1300mm之间,变化趋势为由南向北递减。多年平均干旱指数为0.6—0.7,年降雨量大于年蒸发量,一般只有30%左右的年降雨量消耗于地表水体蒸发、土壤蒸发与植物蒸腾,70%左右的年降雨量可以形成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