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政务网简介
北川古名“石泉”,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东接江油市,南邻安县,西靠茂县,北抵松潘、平武,幅员面积3084平方公里,总人口24.1万人。北川是中华民族治水英雄及夏王朝的缔造者大禹的诞生地,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荣获全国人居环境示范奖,成功创建全国卫生县城、首批全国防震减灾示范县、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四川省文明城市、四川省园林县城,全国退耕还林科技支撑示范县、四川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46亿元,增长8.2%;实现财政总收入6.39亿元,增长6.3%,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37亿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33元、增长1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999元、增长10.6%。
北川是大禹故里,历史悠久。北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之一、中国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社会夏王朝的缔造者、治水英雄大禹的诞生地。境内至今仍保存着大量有关大禹的历史遗迹,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大禹诞辰举行祭祀活动的民间习俗延续至今;荟萃全国各地大禹及夏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的四川省大禹研究会、中国先秦史学会、禹羌文化研究所落地北川。这里是古人类遗址,甘龙洞出土距今一、二万年前更新世晚期的人类牙齿化石,猿王洞景区烟云洞发现距今2万年左右的古人类用火痕迹,是四川省境内首次发现的古人类用火痕迹。在江油、北川交界的大水洞出土有约5000年前的陶片、石器和骨器。
北川是中国羌城,羌风浓郁。北川地处少数民族与汉族结合部,各民族交流频繁,是少数民族聚居地,现境内分布有羌、藏、回、苗、壮、土家、满、黎、维吾尔、达斡尔等少数民族,共有少数民族人口89738人,占总人口的37.22%,其中羌族人口85311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5.07%。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北川成为全国唯一羌族自治县。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中,北川按照“一羌到底”的思路,在新县城的街区、道路、学校、医院、办公楼、居民集中安置点的建筑和布局上都突出羌族文化元素,建有“巴拿恰”羌族特色商品一条街、羌族民俗博物馆、羌绣产业园和羌族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设立羌年、古羌茶艺、口弦、羌族水墨漆艺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中国羌城孕育而生。以青片乡为中心,在青片河流域、白草河流域10多个乡镇以民俗文化为主题,打造羌族原生态风情走廊。
北川是大爱北川,感恩奋进。穿越灾难,重情义的北川人更深切地领悟到:知恩识恩、感恩报恩、发展振兴是每个北川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因感激而感恩,因感恩而奋进。“5.12”特大地震使北川山河破碎,县城瞬间成为废墟,数万生灵惨遭涂炭,灾害共造成15645人死亡,4413人失踪,26916人不同程度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近600亿元。大灾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山东对口援建省市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英雄的羌山儿女坚强挺立、感恩奋进,经历了从废墟走向新生、从悲壮走向豪迈的极其艰难、极不平凡的光辉历程。2012年9月,北川承办了“首届绵阳市感恩文化节”,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北川感恩文化论坛”。
北川地貌多样,资源丰富。北川境内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山脉大致以白什、外白为界,西属岷山山脉,东属龙门山脉,境内插旗山最高峰海拔4769米,最低点香水渡海拔540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密布的溪流分别汇集于湔江、苏保河、平通河、安昌河,顺山势自西北向东南出境。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可开采的矿产资源有黄金、赤铁矿、锰矿、重晶石、石灰石、白云岩等,其中石灰石储量超过了10亿立方米,可用于生产饰面装饰石材的矿山开采面积达5平方公里以上,矿石质量高,品相好,平均氧化钙含量达到54%-56%。北川森林资源丰富,境内森林覆盖率达55.5%,林地面积241207公顷,拥有大熊猫、金丝猴和珙桐、红豆杉等多种国家一级珍稀动植物。
北川区位良好,产业兴旺。北川县城距绵阳23公里,距省会成都125公里。境内有一级公路一条(山东大道),国道247线、347线横穿境内,正在规划建设的绵(阳)九(寨沟)高速公路在北川留有互通通道。坚持“一区多园”发展模式,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川北川经济开发区、绵阳科技城通用航空产业园落户北川。通航产业园规划和环评初稿编制完成,机场建设报审工作进展顺利,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启动,临时起降点建成实现首飞,新兴产业魅力十足,成功签约3个投资上亿元的项目;香泉石材产业园以“中国米黄大理石之乡”区域品牌建设为抓手,以产业链延伸为着点,推动石材产业健康发展,16家重点石材企业产销势头旺盛;山东产业园效益进一步好转,累计盘活闲置厂房2万多平方米。全县园区已入驻企业53户,投产企业39户,2014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1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2.24亿元,销售收入11.23亿元,解决就业3080人。2014年全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1户、达到31户;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7.1亿元,增长9.3%。以深化农村改革为重要抓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中药材、珍稀苗木、羊肚菌等特色农产品基地达到75万亩,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32个、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0家、家庭农场达到6个,被评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县。
北川文旅融合,旅游发展。北川地处大九寨国际旅游环线主要节点,拥有绵阳市首个国家AAAAA级景区——北川羌城旅游区,九皇山、药王谷、维斯特等3个AAAA级景区。大禹文化、羌族文化等历史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铸就的大爱文化、感恩文化感天动地,羌历年、大禹诞辰祭祀等民间文化活动源远流长。红色文化影响深远,千佛山战斗遗址、红军总医院、红军碑林保护良好。有以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北川新县城为代表的全国“三基地一窗口”示范区,以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片口省级自然保护区、药王谷、九皇山等为代表的自然生态景区,以吉娜羌寨、石椅羌寨为代表的特色乡村旅游景区,以新县城“巴拿恰”为代表的特色商业街区。2014年接待游客350万人次,增长15%;旅游收入26.9亿元,增长34.8%。
北川气候独特,生态宜居。北川地处号称“神秘天地线”的北纬31度附近。境内气象生活指标优越,气候温和,常年以人体感觉舒适、次舒适的天气为主,盛夏季节,北川月平均气温在22~24℃。县内1000~1800米的旅游景区及规划区域内的月平均气温在18~22℃,平均最高气温不超过30℃,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2~85%之间。北川独特的生态和气候环境使得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高,是难得的养生宝地。经中国气象研究院测定,北川海拔950~2000米的地方负氧离子浓度500~1450个/立方厘米,小寨子沟(海拔1500~1800米)负氧离子为110000~280000个/立方厘米,猿王洞景区(海拔1030~1800米)负氧离子为13000~80000个/立方厘米,在国内极为罕见,对养生保健、治疗疾病具有明显的效果。北川新县城市政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学校、医院、酒店、银行、体育场馆、休闲广场一应俱全,城区人均绿地面积达46.17平方米,2014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4天,城区生活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率分别达100%、100%。公共交通便捷,建有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当前,北川正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旅游活县、工业强县、追赶跨越、科学发展”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四个新常态”,狠抓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工业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民生持续改善、全面推进依法治县、民族文化弘扬和党的建设“七个着力点”,努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推进全省生态经济和山区经济强县建设,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