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县位于淮河、颍河交汇处,国土面积1859平方公里,耕地10.3万公顷,人口177万,辖30个乡镇、348个村(社区),先后荣获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水利建设管理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示范县、全国政务公开先进县、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园林县城等称号。被授予安徽省科学发展示范县、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省级文明县城。
颍上历史悠久、人文蔚盛。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就建立邑治,周为“慎邑”,秦置“慎县”,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改称“颍上”,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我县文化积淀丰厚,春秋时期的管仲、鲍叔牙,战国时期的甘茂、甘罗,当代著名学者常任侠,作家戴厚英,两院院士陈国良、郑守仁,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等都是颍上人民的杰出代表。我县还是花鼓灯艺术和推剧的发源地,有“东方芭蕾”之称的颍上花鼓灯及颍上推剧分别被评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颍上地肥水美,物产富饶。我县是皖北地区的鱼米之乡,粮食产量连续11年突破100万吨。境内河流众多,淮河、颍河流经颍上200公里,水资源丰富,内河航运潜力巨大。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铁矿储量上亿吨,煤炭储藏量达100多亿吨。拥有谢桥、刘庄煤矿两座年产800万吨的特大型煤矿,为我县发展煤电、煤化工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颍上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颍上正式被纳入合肥经济圈,成为名副其实的阜阳“前客厅”、合肥“后花园”。阜阳机场和京九铁路阜阳编组站距县城60公里,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1个半小时路程,连接京沪和京九两大铁路干线的阜淮铁路横穿县境,途径颍上的阜六铁路正式通车,商合杭高铁在颍上设站;阜六高速公路、合淮阜高速公路纵横县境,105国道与102、224、328省道在境内交汇,全县乡乡镇镇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公路密度达1.9公里/平方公里;淮河、颍河四季通航,通江达海,颍上船闸复线工程正在施工。
颍上风景秀丽,生态优良。襟淮带颍的水资源优势、承东接西的地理环境、四季鲜明的气候特征孕育了颍上优良的生态环境。颍上人民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小张庄、八里河分别获生态环保全球“500佳”,八里河风景区为国家级AAAAA风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迪沟风景区、尤家花园·五里湖生态湿地风景区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另有3个国家级AAA旅游景区,迪沟煤矿塌陷区被评为国家湿地公园。
颍上民风淳朴、人民勤劳。特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造就了颍上人民的坚强性格,46万劳务大军形成了勤劳勇敢、开拓进取、乐观自信、无私奉献的农民工精神,涌现出见义勇为英雄姚仁全、徐义胜,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全国人大代表刘丽等杰出典范,以颍上农民工为原型、颍上为主要外景地的电影《农民工》在全国公映。
201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0亿元,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8亿元,增长12.1%;固定资产投资126亿元,增长2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亿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8700元,增长14.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1700元,增长12.3%;财政收入25.07亿元,完成预算调整任务。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勤劳、智慧的颍上人民正围绕既定发展思路,瞄准“全市排头兵、皖北创一流、全省争先进、同步达小康”的奋斗目标,坚持“产城一体、四化同步”发展战略,在加快建设富裕颍上、幸福颍上、和谐颍上、美好颍上的发展道路上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