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光电学院”)是由原浙江大学光学仪器专业发展而来,是我国光学工程学科的诞生地。浙江大学光电学院所依托的浙江大学光学工程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也是浙江大学最具影响力的优势学科之一。
1952年国家教育部根据中国科学院和光学专家王大珩院士等的倡议,在浙江大学设置了国内第一个光学仪器专业;1960年浙江大学在光学仪器专业的基础上成立了光学仪器工程学系;1998年更名为光电信息工程学系,隶属于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09年,光电信息工程学系重新成为院级系;2015年5月19日,更名为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1965年经国家科委批准在浙江大学光仪系建立了光学仪器中间试验基地;上世纪六十年代浙江大学光仪系研制的高速摄影机首次成功记录下我国氢弹爆炸过程,为“两弹”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1978年获全国科技大会先进集体奖。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国家各部门在浙江大学光电学院先后建立了一批重要的学科点和研究基地,1984年建立国内首批光学仪器博士点;1985年设立仪器仪表博士后流动站;1988年浙大光学工程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989年国家计委批准建立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1994年国家科委批准建立国家光学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7年获批建立XX重点学科实验室;2010年获批成立浙江省光电磁传感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2015年,成立教育部光子学与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自上世纪90年代起,在继承和保持学科优势的基础上,浙江大学光电学院根据学科和社会发展需求,将学科研究方向拓展到光电信息领域,顺利完成了“光电信息技术与仪器”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光电学院承担的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光子技术与光电信息工程”被评为浙江大学第一个标志性成果;2001年和2004年浙江大学光学工程学科再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5年浙江大学“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一级学科评比中获得全国第一,2012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一级学科评比中获得并列第一。半个多世纪以来,浙江大学光电学院培养了上万名毕业生,校友遍布国内外知名光学机构与企业,成就斐然,为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为世界光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已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光学工程学科国家级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2011年11月,以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委会前主席SuneSvanberg教授为首的学科国际评估委员会认为:“浙江大学光学工程学科在传统光学方面是国际上重要的研究中心之一,又在现代光学和光子学前沿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多个研究方向达到世界研究前列”。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浙江大学光学工程学科(一级学科代码0803)评估结果为A+。
光电学院设有光学工程研究所、光电工程研究所、光学成像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微纳光子学研究所、激光生物医学研究所、光及电磁波研究中心、光学惯性技术工程中心共7个研究所(中心),另设有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光电信息工程实验中心,建有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光学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部光电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研究基地,和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光电磁传感技术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光子学与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3个省部级研究基地。
光学工程学科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下设光通信技术、信息传感及仪器2个二级学科。
光电学院设有光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光学工程、光通信技术和信息传感及仪器等3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1个本科专业,具有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现每年招收本科生120名左右,招收硕士生110名左右、博士生50名左右。
光电学院拥有一支学位层次高、科研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高层次人才众多,并建有省部级科研创新团队。截至2019年末,光电学院有教职员工184人。
近年来,光电学院在高精度光纤传感、精密光学成像与检测、微纳光子学、超分辨光学显微成像和生物光子学等方面取得国际先进的研究成果,形成从国家重点实验室应用基础研究到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与开发的完整学科体系。在国家级奖项、高影响力论文、满足国家重大需求、以及973项目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
我们将继续努力,在保持浙江大学光电学院综合实力继续稳定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基础上,加大学生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投入,将浙江大学光电学院建成为国际上著名的光学工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技术辐射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