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集工学、艺术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为一体的多学科全日制省属本科院校。学校前身为成立于1980年的浙江大学附属杭州工业专科学校。学校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办学之路,逐步形成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办学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特色。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小和山校区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规划土地面积1690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安吉校区位于拥有联合国人居奖美誉的安吉,一期土地面积500亩,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学校设有11个二级学院,3个教学部(中心),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0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共15600余名,留学生1000余名。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42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17万册,电子图书247.7万种,纸质期刊668种,电子期刊2.4万种。
办学30多年来,学校始终把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通过中德省州合作项目、中德政府级合作项目、“中德论坛”和多种形式的校际交流,形成了鲜明的国际化办学特色。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中德合作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试点院校和“中德论坛”基地建设单位,已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对德教育、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是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奖学金项目的资助院校、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的资助院校和中国政府来华留学奖学金生招收院校;与包括德国、英国、美国、法国、瑞士、比利时、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国家在内的50余所高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各种形式的项目达90余项,并分别与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法国赛尔齐•蓬多瓦兹大学、美国布里奇波特大学合作举办了3个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4年3月,学校与德国吕贝克应用科技大学、西海岸应用科技大学合作举办的浙江省首个本科层次非独立设置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德工程师学院获得教育部批准,并正式招生;现开设了本科层次全英文授课国际化专业7个,硕士层次全英文授课国际化专业2个,全英文授课课程群2个,2个全英文授课国际化专业入选浙江省教育厅国际化专业建设项目,成为浙江省开设全英文授课国际化专业最多的高校之一。学历留学生总数位列浙江省高校第4位,留学生总人数位列第6位;学校先后在罗马尼亚、德国合作建立海外孔子学院各1所,其中罗马尼亚克鲁日巴比什-波雅依大学孔子学院获评全球“先进孔子学院”。
学校深入开展“质量工程”,按照“学以致用、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和“优化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鼓励创新”的教学改革要求,积极开展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十二五”优势专业4个,新兴特色(国际化)专业10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9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9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省高校重点教材建设项目24项;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学生在各类国际、国内学科竞赛中获得佳绩,近5年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3300余项,其中国家级880余项,国际奖50余项。学校面向全国23个省(区、市)招收第一、二批次的本科生,生源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位居省属本科院校前列,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面向经济转型升级需求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为导向,着力实施“学科振兴计划”,努力提升学科实力和科研水平。现有8个“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其中,1个为培育立项建设项目),2个省级首批重点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高校创新团队。近5年,主持省部级及以上奖项14项,连续两年获得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各1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第二完成单位);到校科研经费2.2亿元;发表论文3800余篇,其中三大索引和人文社科权威级学术期刊论文800余篇;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50余个。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建设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学术水平一流、师德师风高尚、梯队结构合理的优秀人才队伍。现有教职工1200余名,专任教师850余名,其中正高职称100余名,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80%以上,具有企业实践经历占30%以上,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省千人计划”1人,“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66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7人,省优秀教师5人,省高校优秀教师3人,省高校教学名师7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
按照学校第三次党代会设计的宏伟蓝图,学校秉承“崇德、尚用、求真、创新”的校训,坚持“立德树人”,深入推进办学理念、办学内涵、体制机制、大学文化的现代化,改革创新,追求卓越,努力实现“大学梦”,朝着加快建成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