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已经走过59年光荣历程,全面建设不断实现跨越发展。目前,已成为中国临床航空医学医疗和研究的领军基地,成为中国国防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阵,成为促进人民健康水平、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力量。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人民空军的战机首次编队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空军总医院的神圣使命由此诞生。1950年5月,空军决定在北京建立空军医院。1954年7月,番号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
那是一个百废待兴的时代。一批批政治、军事、医务干部和优秀大学毕业生,从新中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北京,参加医院的创业工作。
空军总医院是新中国军事航空医学的发源地。从建院起,主要承担空军飞行人员航空病、常见病诊疗防治研究,医学鉴定任务;担负着空军部队及联勤部队官兵的健康保障和疾病救治。在此基础上,发挥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帮助地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卫生帮扶工作。
1978年,科学春天催生医院腾飞。到上世纪末,医院创建发展起一批促进航空医学发展,提升大众健康的国家和军队重点学科,形成了面向战场、适应市场的优势学科群。作为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部队医院,还面向广大地方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医院迅速迈进国内、军队医院第一方阵行列。1994年,成为国家和军队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和国际爱婴医院,2012年,高分通过“三甲”医院复评。如今,医院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正在向研究性医院迈进。目前,总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突破30万平方米。实际展开床位1000余张。设50多个专业科室。拥有高端医疗设备等总价值5.9亿元,年门诊量200多万人次,收治量约4万人次。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军事飞行人员体格鉴定标准还是一个空白,医院党委积极组织科研攻关,实现了我国航空医学飞行鉴定的重大突破。
随着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1996年11月,医院接受了“921工程”的重任。神州五号、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见证了医院卫勤保障实力。2009年8月,医院又完圆满成我国第二批预备航天员和首批女预备航天员的初选任务。
2010年1月,医院党委作出《关于大力加强临床航空医学建设的决定》,成立了临床航空医学研究所。短短几年,收获累累硕果。临床航空医学两项军队“十二五”后勤重大科研项目成功开展;1项科研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多项军事航空医学科研及相关项目成功立项或获得高等级奖项。
医院始终把为部队服务放在首位,确保军人诊疗“三优先”,开辟设立3个专用诊室;连续3年出台《加强为部队服务措施》。
医务人员始终与部队官兵并肩作战。建院以来,医院先后组派医疗队,投身于老山战役等的战地救护。圆满完成国庆60周年大阅兵、赴利比亚执行人员大规模撤离、中俄联合军演等卫勤保障任务。每年组派多批医疗队深入边远基层部队开展巡回医疗、技术培训和对口支援。
历史见证着这些时刻。1960年4月,医院成功抢救了162名苯中毒的中学生。1976年唐山发生大地震,医院组派医疗队,夜以继日抢救伤员。“98抗洪”留下矫健身影,抗击非典、奥运安保流淌着热血和汗水。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医院组派100多人医疗队奔赴灾区第一线参加抗震救灾,全程历时69天,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光荣称号。积极开展医疗技术帮带,医务人员足迹踏遍西藏、新疆、甘肃、内蒙等西部地区。自2009年医院启动“心蕾工程”以来,累计救治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先心病患儿1042名。医院被国家民政部、总政治部评为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2013年以来,医院精心历练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空运医疗队,圆满完成野战医疗所和空运医疗队各项演习演练卫勤保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