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建校以来,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20万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27个学院(含76个系)和10个研究院,拥有3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7个专业可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276个专业可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83个专业可招收本科生;拥有5个一级学科和9个二级学科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涵盖38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26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67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713人,占全职教师总数的64.0%(下同);拥有博士学位的1918人,占71.6%。学校共有两院院士22人(其中双聘院士10人),国家“973”、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7人,中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入选者38人(其中“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0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5人、讲座教授1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8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6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0人,列入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51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7个。
现有在校生近40000人(本科生19570人,硕士生17490人,博士生2919人),其中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2800余人。学校获第四、五、六届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14项,名列全国高校前茅;29门课程入选全国“精品课程”,30门网络课程和2门教学案例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13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教育培养计划。现有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校外实践基地。学校推行通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多次在中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比赛中获奖。2005年底,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评估。厦大毕业生是最受社会欢迎的群体之一,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学校设有16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3个,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中心28个,厦门市重点实验室、中心16个。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福建省内唯一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自然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共承担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课题700多项,在Science和Nature(含子刊)以及Cancer Cell、The Lancet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6篇,2项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实力雄厚,南洋研究、台湾研究、高教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等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十一五”期间,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研究项目157项,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项,立项数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在教育部第四届和第五届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分别有19项和14项成果获奖。
学校已与英、美、日、法、俄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27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参与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已与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大学合作建立了15所孔子学院。2008年,厦门大学汉语推广南方基地获批并启动建设,为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提供有力支撑。2013年,学校荣获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院校”称号,同时国家决定依托学校建设孔子学院院长学院。在对台交流方面,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难以替代的人文优势,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交流的重要高校。
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目前学校占地近9000亩,其中思明校区位于厦门岛南端,占地2500多亩,漳州校区占地2568亩,翔安校区规划建设用地3645亩(2012年9月,翔安校区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校舍建筑总面积199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总量448万册(另有电子图书39204GB),固定资产总值42亿元,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5.3亿元。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建设的规模、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成为CERNET2的核心节点之一。校园依山傍海、风光秀丽,已成为公认的环境最优美的中国大学校园之一。 目前,厦门大学正昂首阔步朝着“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