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漳平简介
漳平,名取“邑居漳水上流、千山之中,此地独平”之意,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九龙江(北溪)上游,介于北纬24°54′-25°47′,东经117°11′-117°44′之间,地处闽西的东大门,东毗永春、安溪,南连华安、南靖,西邻新罗,北接永安、大田,外接厦门等闽南沿海发达地区,内联闽、粤、赣腹地。漳平于明成化七年(1471年)置县,1990年撤县建市。通行闽南方言漳州腔漳平话,闽南语系漳州腔漳平话(部分地区如溪南新桥等接近泉州地区为泉腔)。
地形地貌
漳平,地处戴云山、玳瑁山和博平岭三大山脉结合部。九龙江北溪横切中部,将漳平分成南北两半。地势由南、北向中部河谷倾斜,呈马鞍形。中部沿江两岸为漳平市地势较为平缓的河谷、丘陵地带。北部以新桥溪为界,东缘属戴云山脉南端的西南坡,西缘属玳瑁山脉的东南坡。两坡相向,构成狭长的新桥溪河谷地带。其东,戴云山支脉两支由大田和安溪入境,向西南延伸至九龙江北岸。两支脉间,形成溪南溪河谷地带。其西,有玳瑁山支脉由北部的永安入境,分两支向南延伸至南洋北部。两支脉间,有双洋溪蜿蜒南流,形成赤水、双洋等山间盆地。九龙江以南,大部分地区为博平岭山脉所盘踞。地势高峻,四周群山耸峙,下浙溪流经中部,形成平均海拔750米左右的永福山间盆地。地势由西南向东北九龙江河谷趋降。
矿产资源
漳平市是福建矿藏较丰富的市份之一,已发现有煤、石墨、铁、铅、锌、多金属、钨、锡、钼、铋、稀土及石灰岩、大理岩、萤石、叶蜡石、高岭土、石英、硅石、辉长——辉绿岩等矿产地近百处。以煤、石墨、铁、石灰岩、大理岩较丰富。经普查、勘探,新桥的大坑煤矿,赤水的挂山铁矿,岭兜的石灰岩矿,芦芝的大深铁矿,储量达千万吨至亿吨。
发展态势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龙岩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各级决策部署,抢抓机遇,强化运作,经济社会持续又好又快发展。
1.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新突破。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2013年达154.8亿元,增长11%,近四年年均增长13.1%。2013年规模工业产值突破百亿,达101.3亿元,增长20.4%,近四年年均增长23.3%;规模工业增加值29.6亿元,增长20.3%,近四年年均增长21.4%;201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7.2亿元,增长23.4%,近四年年均增长33.3%。2013年财政总收入达11亿,近四年年均增长21.5%;其中,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达7亿元,近四年年均增长22.9%。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1260元、10700元,分别增长10.6%、13%,近四年年均分别增长12.6%、14.2%,增幅均居龙岩市前列。
2.大交通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近2000公里。莆永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实现高速公路“零”的突破;漳永高速公路已完成投资25亿元,基本完成路基工程;南三龙快速铁路于2013年12月开工建设。省道提升国道、镇镇通干线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漳平成为闽西对接省会福州和闽南沿海最近的城市,交通后发优势逐步凸显。
3.大城区建设实现新突破。2010年以来共投入29.5亿元用于城市建设,城区面积从2010年的10平方公里增至2013年的13.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9万多人,现有房地产企业34家,其中新建10万平方米以上的商住小区8个,人均住房面积达38平方米,拥有5个城市公园,人均绿地面积达35.1㎡,拥有四星级山水大酒店。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在“两违”和市容市貌整治上下功夫,已通过省级园林城市验收,争创省级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正在全力推进。南洋生态小镇、永福小城镇等特色乡镇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城镇化率达54%。
4.大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433”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2013年实现产值101.3亿元,增长16%。一是领军产业破题。轻纺龙头企业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天守超纤一期建成投产,年产纱锭30万、高档面料3万吨的新纶纺织二期已开工建设,产业不断集中集聚。二是传统产业提升。能源、建材、矿冶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红狮水泥三期项目已开工建设,建成投产后,漳平红狮产能将达700万吨水泥,将成为全省最大的水泥单体企业。目前,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0家,其中工业园区105家。资源型企业所占比重从2010年的68%下降至2013年的37.3%。民营企业所占比重从2010年的57%提高至2013年的87.1%。三是旅游产业兴起。每年举办“大陆阿里山樱花节”、“一乡一节”等旅游活动,来漳旅游人数大幅增加。2013年接待游客1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8亿元,近四年年均分别增长50.4%、58.8%。四是品牌亮点凸显。奇和洞遗址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漳平木村·美丽家园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美丽家园”、“漳平水仙茶”获中国驰名商标,我市实现上市公司和驰名商标“双零”突破;漳平市被授予“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试点县”,创牌工作取得新成效。
5.改善民生实现新突破。坚持民生优先,2010年以来共完成民生项目投资30.4亿元。“一校多区”管理改革取得良好社会效应;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1032套,在建1735套。加强生态保护,森林覆盖率达79.4%,我市成为闽西首个省级生态市(县、区),12个乡镇获得“省级生态乡镇”命名、43个行政村获得“省级生态村”命名。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创新推行的“四有四能”联群机制获得省政法委肯定,并在龙岩市推广。社会治安满意率连续3次测评位居全省前十名,2013年获得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省级双拥模范城等荣誉,社会安定稳定。
6.党建工作实现新突破。一是持续解放思想。每月开展“学习十八大,实现中国梦” 干部大讲坛活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2013年开展“解放思想再讨论”活动,全市上下进一步拓宽视野,创新发展思路。二是激发基层活力。深入开展 “先学先做先改”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四下基层”等活动,推动各级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解民忧,积极打造“向我看齐”等党建品牌,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市198个村(居、社区)组织阵地均已完成规范化建设。在龙岩市党建管理目标综合考评中持续位居龙岩市前列。三是建好干部队伍。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创新科级领导干部、一般干部管理考核制度,有效调动广大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狠抓作风建设。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各级一系列规定,严肃监督惩处,党风政风行风有效转变。坚持开展全市乡镇(街道)“三比一促”(即:比项目、比亮点、比作风、促跨越)工作拉练检查活动,促进广大领导干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运作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打造了“红土清风·清正漳平”反腐倡廉建设核心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