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简介
河北医科大学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和优良医学教育传统的省属骨干大学,其前身是1894年清政府批准建立的北洋医学堂,1995年5月,由原河北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三所医科学校合并组建新的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据2014年学校官网显示,校园占地面积35.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02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2.8亿元,;共有5所直属附属医院和1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设有14个学院,其中临床医学专业招收七年制本硕连读学生。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2806名,研究生3431名,美国、韩国、日本等14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留学生300多名。
办学历史
1894年,清政府批准建立北洋医学堂。
1913年,在保定创办直隶公立医学专门学校 。
1921年,并入河北大学为医科。
1932年,河北大学停办后,成立独立学院,称河北省立医学院。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被迫停办,共停办9年。
1947年,学校由保定迁往天津。
1949年,天津解放后,学校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接管,4月改由华北人民政府卫生部领导,学校改称河北医学院。
1952年,河北医学院由天津迁回保定。
1958年,河北医学院由保定迁到石家庄。
1970年,天津中医学院(其前身为1956年建立的河北中医学校,1958年改为河北中医学院,1962年更名为天津中医学院)迁至石家庄与河北医学院合并,改称河北新医大学,设医学、中医两个专业。
1979年8月河北省委决定组建河北中医学院,河北新医大学恢复河北医学院名称。
1949年成立的鞍山卫生学校,后更名为鞍钢卫生学校、华山冶金医学专科学校,。
1988年迁至石家庄,改名为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995年5月,根据河北省政府决定,河北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河北医科大学。
2001年经河北省政府批准,成立“河北医科大学沧州分校”,2004年后取消。
2005年,河北医科大学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取得优秀。
2013年4月18日根据教育部教发函批示原河北中医学院部分恢复独立建制。
师资力量
据2014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共有教职工1118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467人(包括正高职专业技术人员895人,副高职专业技术人员1371人);博士生导师92人,硕士生导师千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有544人。教师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燕赵学者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入选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121人,省管优秀专家48人,有突出贡献的国家和省级中青年专家112人,国家级优秀教师4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124人担任国家级专业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和理事。
学科建设
据2014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生物学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2个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68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的完整医学教育体系。
教学合作
据2014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与日本、韩国、美国、比利时、法国等多个国家的15所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协作关系,聘请了40余名外国专家担任学校的名誉职务,并派出500多名专家教授出国讲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有近百名青年教师出国攻读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