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简介
西南交通大学肇建于1896年,曾先后定名“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唐山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等,1972年,学校更名为西南交通大学。1989年,总校迁往成都,(峨眉成为分校,后改为校区)。2002年在成都犀浦建设新校区,遂形成今日“一校、两地、三校区”的办学格局。
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特色985工程”建设序列的高校之一,培育了以竺可桢、茅以升、林同炎等43位院士,姚桐斌、吴自良、陈能宽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以及国家和省部级领导、为数众多的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行业领军人物和优秀企业家为代表的近二十万优秀人才。
学校办学规模
西南交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理、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拥有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培养体系,有全日制在校生40470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1万余人);设有72个重点本科专业,134个硕士点,8个一级、5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20个院系,以及2个一级、10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2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正在筹建的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是我国西部唯一的国家实验室,同时还拥有在世界交通领域有着重大影响的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和2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拥有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轨道交通运输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位居全国高校第二)。
此外,学校还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2门,省级精品课程6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总数居全省高校之首。2004年,在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位列全国榜首,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均位居全国前列,同时,交通运输、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工程力学等专业是国家级高校特色建设专业。2000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成为当时全国16所本科教学优秀学校之一;2007年,学校又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先后与20余个国家和地区、50余个科研机构开展了交流与合作,是"中法4+4"合作院校之一。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300余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另外还聘请了3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兼职教授;教授、副教授1000余名,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6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第三届长江学者成就奖特等奖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列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5人。
办学理念
学院坚持“规范管理、积极发展、提高质量、建设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以规范为前提,以发展为核心,以质量为基础,构建了具有交大特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网络教育体系,实现学院办学质量、规模、效益的协调发展。拥有《大学英语》、《材料力学》、《画法几何和工程制图》等3门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学院荣获2008年度“中国十大品牌网络教育学院”、“十大热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等荣誉称号。2009年秋季,学校决定继续采取自主招生、自主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面向全国招收高中起点专科、专科起点本科业余学生。
持续发展
从2012年开始,学院紧跟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教育需求,成功推出了“青书Pad”移动学习系统,该系统从实际出发,有效地解决了移动学习资源的预植入、在线和离线功能的无缝连接、系统适时自动升级等移动学习研究的难点问题;同时,学院还设计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平板考试系统。学院集硬软件解决方案为一体的“青书Pad”移动学习系统已经成为高校开展移动学习的一个成功案例,受到了专家和学生的好评。
今后,学院将继续依托学校雄厚的师资与优秀的办学资源,利用先进的现代远程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模式和管理机制,加强技术研发与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学习支持服务水平,为广大学习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国家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